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宋玉生廣場411-417號,皇朝廣場3樓R室
+853 2875 5525
charity@loksincharity.com

分類: 助學育青

Created with Sketch.

【樂善愛心傳遞慈善晚宴】

2024年1月20日,「樂善愛心傳遞慈善晚宴」在澳門萬豪軒酒家盛大舉行,超過380位來賓參與,晚宴中設有展覽,讓來賓共同見證了過去兩年公益事業的成果。晚宴首先,由會長李麗儀女士致辭,表達對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共同推動本會發展。讓本會在教育助學、醫療援助、支援弱勢等層面上都取得顯著進展,這一切成果的背後,是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伴隨著年度視頻,回顧了過去兩年樂善慈善會的成長軌跡。【回首過去】在過去兩年,樂善慈善會共為超過3萬人次提供了服務。在晚宴上,主持人與來賓分享這一路上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涉及到當地文化差異、困境學子勇敢追夢、病困家庭無法就醫等等的狀況,在場來賓深刻感受到慈善的力量和真摯的情感。晚宴上,透過貴州學校校長和老師採訪及義工們走訪片段,讓來賓能親身感受到當地學校教學資源的缺乏、校長老師們對教學的熱忱以及學子的純真。本會還邀請到義工們向來賓分享當時走訪後的心得體會,義工們表示感謝這一次的走訪,讓他們意識到慈善不單單只是幫助了當地的學子,義工們與學子的接觸是相互治愈的,並再次提醒著義工們自己的初心。【本年計劃】慈善會在本年已為學校提供支教老師,緩解學校老師不足的壓力,也為學生提供更多樣課程學習的機會;集合了目前受資助的大學生,組織暖心信箱活動,讓受資助的小學生與大學生彼此交流,互相成長,非洲營養計劃會持續為非洲貧困地區嬰兒以及青少年提供奶粉及蛋白質食物,讓他們在成長段階補充足夠的營養,脫離死亡的威脅,此外亦會組織愛心人士與慈善會一同前往非洲探訪受惠的嬰兒及青少年。晚宴最後,精彩表演和遊戲環節將氣氛推至高潮,活動在熱鬧又溫馨的氣氛劃下句點,一眾來賓依依惜別,期待明年再相聚。這次的樂善慈善會晚宴不僅僅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承諾將繼續為社會公益事業奉獻力量,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和關懷的力量。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和有愛心的社會。最後,我們要向所有出席的來賓和志願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您的參與使這個晚宴變得更有意義。您的存在和支持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榮幸,並激勵著我們繼續努力,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期待未來我們的再次相聚! Previous Next

山區兒童自我成長探索之旅

在暑假期間,慈善會為了69名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們舉辦了一場為期7天的夏令營,透過破冰活動讓大家熟悉彼此小伙伴,期後透過各類型的活動以及團體小任務,讓學生們在這過程中自我得以有所成長以及轉變,有些小學生變得更加外向,有些小學生變得更自信等等。在這七天的時間裡,他們收獲了寶貴的回憶,祝願他們帶著滿滿的回憶以及自我的成長,繼續向前行,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他和她。 Previous Next

【育苗助學故事│排行第二孝順的小倩】

【育苗助學故事│排行第二孝順的小倩】

【育苗助學故事│靦腆的小倩】

第一次看到小倩時,她十分的靦腆,也不怎說話,但後來熟悉一點後慢慢開始打開自己的心扉,也會開始問很多好奇的問題,例如澳門是一個什的地方,澳門有海嗎等等。 家住貴州山區的小倩,父親在她小時候就去世了,年邁的爺爺和奶奶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容易生病,家中還有一個就讀高中的哥哥,全家經濟只靠體弱的媽媽賺錢養活全家,家裡經濟十分拮据,生活十分困苦,2022年起小倩已被納入為育苗助學的其中一名學子。 小倩話:這些資助我們的哥哥姐姐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讓我們有了希望,我絕不會辜負哥哥姐姐們給我的關懷,一定要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對社會做貢獻。

和「孩」粉彩 精彩回顧

 適逢父親節,一眾父母與孩子一起用「手指」把粉彩漫遊在畫紙上,一齊合力創作「陪伴」。籍由粉彩藝術創作,一家人一起探索、互相鼓勵和欣賞,從而提升親子相互溝通,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感謝各位親子家庭的積極參與及支持,未來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即將舉辦。 Previous Next

樂善慈善會舉辦「愛滿分」素食晚宴答謝社會各界人士支持

樂善慈善會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四日在澳門富豪酒家舉辦「愛滿分」素食晚宴活動,邀 請了 180 多位來賓及家屬到場同慶,與嘉賓們分享過去一年的成果以及答謝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 當晚出席的嘉賓有鏡湖醫院副院長陳泰業先生、甘肅聯誼會副會長馬志忠先生、深圳如意樹公益理事長許蓓女士、澳門福州十邑青年會理事長盧艷芳女士、澳門福州十邑青年會副理事長林佩欣女士、澳門真善婦女協會理事長洪盈盈女士、澳門文化旅遊報社長 蘇上海先生、澳門自然養生協會會長馬志標先生、素食行動協會會長馬志陽先生、澳門智耆之友協進會副會長都廣生先生、理事長張曉鴻女士、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黃倩意代主任女士、寵愛邦澳門動保團隊陳淑儀女士、澳門慈愛明德學會蔡子謹先生。 晚宴首先由樂善慈善會會長李麗儀女士致辭表示,樂善慈善會雖然成立的日子不長, 但凡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不論老弱病殘,都會盡心盡力給予他們生活支助、教育和精神方面的支持。然而社會上還有許多家庭仍困在黑暗的處境中,仍需透過社會各界 人士的關心和支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共同創建和諧智慧地球村。 當晚活動非常緊湊,首先與各位到場來賓分享過去一年樂善慈善會成果和未來展望、並透過義工分享和育苗助學影片,讓來賓更加深入認識樂善慈善會的工作和理念,晚宴還設有互動遊戲、祝福山區兒童心意卡、抽獎及派發紀念品等環節,活動在熱鬧又溫馨的氣氛劃下句點,一眾來賓依依惜別,表示來年再聚首。 Previous Next

慈善會探訪貴州的三所學校

慈善會成員在這趟貴州之旅中走進了新的學校(新村教學點、紅軍村小學、威舍鎮十一中),認識到不同的學生和老師,從校方瞭解到現在學校師資情況、學生的情況、教育環境、資源設備……等等,接著就馬不停蹄地繼續探訪新接受資助的貧困家庭。 慈善會成員亦透過這次的走訪親身感受到這些家庭的不易,為他們送上一些生活物資。借此機會讓這些家庭感受到,在艱苦的生活中,仍有一群人關心著他們,鼓勵他們下一代努力求學,擺脫困境。 Previous Next

慈善會回訪受資助的家庭

慈善會成員在九月初回訪受助的家庭當中,與孩子和家庭成員一同聊天,關心家庭最近的狀況,並代資助人轉交他們聯絡信件的原件給孩子們。 雖然孩子們之前已經收到電子複印的信件,但令我們記憶猶深的是,當把信件的原件交到他們手上時,他們依舊會一封一封仔細地閱讀信件的內容,那種開心和害羞的神情,真的讓人感覺天真可愛又倍感溫暖🤗。 同時,這些孩子中亦有幾位在這個學期升上初中,雖然升上中學意味著不能每天回到家中😟,他們必需要在校住宿,學會照顧自己、獨立和適應住宿生活,而這次和孩子們聊天時,從他們的反應和回饋中,發現他們都比以前更開朗和外向,目前也挺適應初中的生活,也替他們感到高興。 在和孩子們吃完晚餐後,也帶他們去買了一些學習用品,最後帶他們去買飲料時,有些人還有多點漢堡以及小吃,便打趣的問孩子們還吃得下哦?他們的回應卻是我想要帶回去給家人吃,聽到時真的很感動,有種孩子們在一步一步成長長大的感動👏。 Previous Next Previous Next

助學故事分享 – 高宇成

遠方的光照亮宇成的成長 高宇成,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捨鎮下德赫小學的一名一年級小學生。天真可愛的小宇成在不到半歲時就被在外省打工的父母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撫養,和她的現在三年級的哥哥,四年級姐姐一樣都是還在繈褓(嬰幼兒時期)之中就成為了“留守兒童” 小宇成所在的農村小學因為留守兒童過多等問題,孩子們是從幼兒班(3-6歲的孩子念同一個班級,在農村小學裡統稱為幼兒班)就可以住校的。而小宇成就是從幼兒班起便開始寄宿在學校的眾多鄉村留守兒童之一。 初見小宇成之時,便被這個看上去性格靦腆但卻生活自理能力很好的小女孩訝異不已。小小的她,不僅會自己洗碗,會自己鋪床疊被,會主動學習。 一至六年級住校的哥哥姐姐是有老師帶著他們上晚自習的,可幼兒班的住校小朋友們,晚飯到熄燈睡覺前的三個多小時只能自己玩。宇成就是住校同齡幼兒班小朋友裡最安靜的那個,她不會故意踢門或者幹一些動靜大的事情吸引關注,只是默默的在操場或者教室溜達一下。雖然也不時會在支教老師辦公室門口轉悠,但是沒有老師許可是不會自己跑進去的。有幸的時,柯可老師晚上閒暇時會經常叫上小宇成一起在辦公室看看動畫片或者畫畫。 有幸的是,2021年下半年,有幾個澳門的哥哥姐姐特地來到下德赫小學關心這幫孩子們。這些哥哥姐姐們,陪孩子們跳過大課間操,讓孩子們開心地蹦蹦往背上跳,還給孩子們帶來了糖果。 澳門的哥哥們第二次來的時候,特地去了幾十個經濟困難的農村家庭家訪。而小宇成也因為這樣的機緣認識了千里之外-澳門的徐姐姐。徐姐姐非常關心孩子的身心成長之外,同時與小宇成的往來信件互動也非常有愛,徐姐姐鼓勵宇成努力讀書,人生幸福;宇成的回信畫了村裡的雨後彩虹給徐姐姐,也希望姐姐天天開心!! 雖然小宇成和徐姐姐認識的時間不長,還沒有機會見到面,但從小朋友們都是質樸單純的,對於她們來說,最大的禮物就是把自己喜歡的送給好朋友……就如小宇成把她最喜歡的雨後彩虹送給澳門的徐姐姐一樣,美好純真的小確幸就這樣默默在小宇成和徐姐姐心中萌芽……對於小宇成而已,慈善會和徐姐姐就像燈塔一般,即使遙遙嚮往,那微光也一樣能成為指路明燈,照亮我們村小兒童和小宇成的成長。 2021的宇成 害羞的宇成與她喜歡的柯可老師 宇成與她的新朋友合照 宇成送給徐姐姐的彩虹

樂善探訪阿依小學送上物資及祝福

拜訪貴州市興義市威舍鎮阿依村阿依小學。我們向校長了解學校的情況以及困難學生的需要後,就馬不停蹄的繼續探訪貧困家庭。為他們送上生活物資,也借此讓他們知道,在困難的生活中,仍有人關心著他們,讓我們一起持續關心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困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