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元(化名),今年26歲,是貴州興義市某村落的一名暨普通又特殊的村民。他和大部份鄉村青年一樣在十八歲左右的年紀就有自己的孩子,他很早就出來打工,可這種平凡的生活在他22歲那年戛然而止!
四年前的一天,小元的父母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說他們的兒子出事了,父母趕到現場時看見小元已經倒在了路邊的血泊之中……不識字的農村父母著急地把小元送往醫院後就開始到處借錢,因為小元全身多處受傷,頭蓋骨都掀開了一部分,除了外傷還有嚴重的顱骨受損,同時小元也被診斷為植物人,且因為事故等原因醫療費用只能自費,面對高昂的救治和手術費,為他們家庭帶來巨大噩耗,他們問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才勉強把外傷修復手術費用支付,留住了小元這條命。可親友經濟能力也有限,本該繼續進行的顱骨修復手術已經無力再支付了,父母盡力找了他們能找的人,媽媽也去村委會哭訴過好幾次,可依舊無力解決。萬般無奈,家人只好把僅僅做了簡單外傷修復後的小元帶回家。
四年前出院後的小元除了說不清話,還有嚴重吞咽功能障礙,食道尿道長期流膿發炎等症狀,慢慢形成上廁所都必須由兩人攙扶拉著繩子才能行動,甚至出現半邊癱瘓的狀態。雪上加霜的是小元必須天天吃藥才能勉強控制住炎症和各種併發症,但長期借錢的生活已經讓這個農村家庭背負上了沉重的外債,村裡給的低保補助也只夠辛苦維持家人和年幼的兒子的基本生活。
2022年上半年,本會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家庭情況的時候,小元已經停藥半年有多了。當時的小元嘴裡還流著膿,尿道受到感染,還會出現癲癇的狀況。帶我們去家訪的本地老師都忍不住歎氣說:「(小元)在這樣(不治療)下去估計活不過兩年了啊!」
本會立即陪同父母帶著小元去市醫院,得悉其嚴重情況後安排住院治療和手術,但求醫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像身體裡的炎症遲遲未退,導致前兩次安排手術的時間也無法預期進行,幸好第三次終於完成「遲到」四年的顱骨修補手術。但因為小元半邊癱瘓的狀態持續時間過長,已經出現肌肉萎縮和舌部無法自由活動等問題,除了前期炎症的治療和顱頭修補手術外,本會亦資助了小元三期的康復治療,期望小元可以藉著復健治療,能讓自身盡力恢復到一般人的狀態。
協助小元治療的醫生說:「幸好小元年輕,而且術後自己也很努力地做康復治療,醫生說什麼他都做什麼,非常配合治療。」他從最開始的無法講話,需要兩人攙扶,右手擡不高,慢慢的可以開口,可以在一人攙扶下走路,右手也能擡起來,到現在能做輕輕握手的動作了。
小元堅強地做完了三期復健治療,現在的他已經不再需要坐輪椅,可用助行器獨自行走了,他也多次用才剛剛恢復活動的舌頭和斷斷續續的言語告訴兒子:「謝謝……澳門……哥哥們,報…答…」,將這一份感恩和助人的精神傳承下去。
待疫情穩定,本會亦計劃派員再次探訪病患,配合康復療程做情緒疏導,鼓勵患者及家屬自強不息。在此祝願小元能繼續加油,爭取早日能自如地行走,說話和生活,回到過往的日子找到一份工作,依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地生活,照顧家人並且開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